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黄昌保 田若辰 白丽娜 薛祥 江云 蒋静涵[1] 张锡刚
机构地区:[1]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急诊内科,芜湖241001 [2]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100076 [3]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急诊科,北京100071
出 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9年第12期1517-1519,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基 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2007-3041)。
摘 要:百草枯中毒(paraquat,PQ)是继有机磷农药中毒后位于第2位但绝对病死率位于第1位的农药中毒。近10年来我国百草枯中毒人数逐渐增加,而治愈率仅有21.12%[1]。在人体,百草枯的致死剂量极小,仅为20~40 mg/kg,且中毒机制不明,目前公认的中毒机制为脂质过氧化(为暴发型中毒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和肺泡上皮细胞内百草枯氧化-还原循环(为中-重型中毒患者发生肺纤维化的主要原因),临床上,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预后与服毒量呈线性关系[2],因此,明确百草枯在体内的代谢特点,了解百草枯进入机体后毒物代谢动力学,有助于百草枯中毒临床救治方案的改进。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