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走廊地带民族文化共生互化研究——基于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饮食习俗视角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托兄 郝文军 

机构地区:[1]渤海大学学报编辑部,辽宁锦州121013 [2]渤海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出  处:《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32-36,共5页Journal of Bohai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共赢模式研究——以辽宁省为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WQ2017002);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政策调整与环境变迁的互动研究——以明清以来的辽西地区为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L19BZS004)

摘  要:辽西走廊地处东北、华北和内蒙的过渡带,历史上,中原汉族政权以此为经营、控制东北的前沿阵地;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满族等少数民族亦以此为西进、南下,逐鹿中原的跳板。独特的区位使辽西走廊成为古代中国农耕民族、游猎民族和游牧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互动,族群、习俗共生互化的重要场域。作为辽西走廊的一个自治县,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喀左县)的饮食习俗体现出鲜明的满蒙汉文化共生互化特点,这与该县地处民族迁徙走廊和明清以来族群结构变化密切相关。

关 键 词:辽西走廊 饮食习俗 满蒙汉共生互化 

分 类 号:K892.25[历史地理—民俗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