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枸橼酸抗凝在高危出血风险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孙宇 谢凤杰 李海红 高照渝 

机构地区:[1]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重症医学科

出  处:《中国实用医药》2019年第35期131-133,共3页China Practical Medicine

基  金:黑龙江省卫生计生委科研课题(项目编号:2017-355)

摘  要:目的观察高危出血风险患者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中应用局部枸橼酸钠抗凝(RCA)的安全性。方法选取66例应用肝素抗凝行CRRT的高危出血风险患者作为普通肝素(UFH)组,另选取64例应用RCA行CRRT的高危出血风险患者作为RCA组。对比RCA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水平下降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RCA组治疗第1~3天体内离子钙(i Ca2+)、血清总钙/i Ca2+、p H、碳酸氢根(HCO3-)、碱剩余(BE)及血乳酸(Lac)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CA组治疗第1~3天滤器后i Ca2+及体内钠离子(Na+)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FH组治疗后APTT为(50.26±1.51)s与治疗前的(34.20±4.31)s相比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CA组治疗前后APTT分别为(33.34±5.11)、(34.84±5.01)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FH组治疗后APTT明显长于RC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FH组和RCA组患者治疗后PLT水平分别为(91.3±17.2)×109/L、(112.0±15.3)×109/L均低于治疗前的(136.0±16.3)×109/L、(133.0±15.7)×109/L,且UFH组明显低于RC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FH组治疗后Hb水平为(90.4±5.3)g/L低于治疗前的(112.0±18.3)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CA组治疗前后Hb水平分别为(115.0±17.6)g/L、(108.0±6.2)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FH组治疗后Hb水平低于RC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枸橼酸钠抗凝用于高危出血风险患者CRRT中,出血风险小、不增加严重代谢紊乱,是高危出血风险患者行CRRT时较为安全的抗凝方式。

关 键 词:局部枸橼酸钠抗凝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出血风险 

分 类 号:R47[医药卫生—护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