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崔唯航[1]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 处:《中国哲学年鉴》2017年第1期235-237,共3页Chinese Philosophical Almanac
摘 要:【导语】近年来,重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史观构成了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学术热潮的出现,既是中国学界走出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模式,回到马克思思想和文本的理论探索成果;也表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及当代西方“左翼”思潮进行深入对话已取得积极成效。然而,在中国学界的这一思考过程中,也存在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唯物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被人们“敬而远之”的概念。在当下的哲学研究中,无论是辩证唯物主义还是历史唯物主义,人们在阐释其理论内涵时,更多强调的是“辩证”和“历史”,而非“唯物主义”。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理解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唯物主义思想,如何在当代学术语境中坚持、捍卫和发展唯物主义,已成为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
关 键 词: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思想 西方马克思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思考过程 回到马克思 理解模式
分 类 号:A81[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