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明云锦
机构地区:[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皮肤性病科
出 处:《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年第29期114-115,共2页Cardiovascular Disease Electronic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摘 要:多形红斑(Erthema multiforme,EM)是比较少见的一种免疫介导疾病,其特征主要为皮肤的靶形损害,通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重症和轻症,其中重症多形红斑(Erythema multiforme majus,EMM)是比较严重的一种急性皮肤炎症疾病,以瘀斑、血疱、大疱、水疱以及水肿性红斑等症状为主要表现,具有起病急、全身情况严重的特点,在身体各处广泛分布,并且往往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如内脏损害和黏膜损害等,不仅危害患者健康,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有研究发现,重症多形红斑的发病机制复杂,可能与药物致敏、细菌或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其中感染比较常见,包括EB病毒感染、柯萨奇病毒、丙肝、肺炎支原体以及单纯疱疹病毒等,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其中青壮年比较常见,儿童较少,并且与女性相比,男性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临床上在对重症多形红斑进行治疗时,通常以药物为主,尤其是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以控制患者病情,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