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建设探究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仇兵奎[1,2] 许子婵 

机构地区:[1]晋中学院晋中文化生态研究中心,山西晋中030619 [2]晋中学院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山西晋中030619

出  处:《晋中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33-37,共5页Journal of Jinzhong University

基  金: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效果: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2016335);晋中学院博士基金项目“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过程中的政府行为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2019年度山西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乡村振兴战略下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元化保护模式研究”(2019A06)

摘  要:近年来,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内涵来看,示范基地发展的不均衡性、保护资金投入与激励机制建设的不足、遗产利用和生产性保护基地建设种类的单一化、传承人技艺增值收益与传承人人才队伍建设机制的不完善,这四个方面成为其建设中的主要问题。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基地协调发展;构建综合性服务平台,促进基地建设与产业融合;注重分类指导,优化生产性保护效果;构建传承保护与生产开发双平台,实施梯度开发是其未来建设的路径。

关 键 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产性保护 梯度开发 山西省 

分 类 号:G122[文化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