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临端
机构地区:[1]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出 处:《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151-154,共4页Journal of 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摘 要:从黑格尔到李普曼,“他者”一直是社会科学上的重要概念之一。而在“他者化”的过程之中,往往伴随有社群之间的刻板印象甚至歧视、偏见等不良现象的形成,在大众传媒时代情况亦然。和西方传统往往从殖民主义出发,将非西方人群定性为“他者”不同,近年来我国报纸上倾向于将农民工、河南人、富二代或官二代等群体“他者”化,并完成对其社会污名化与威胁形象的建构。本文阐述了“他者”、社会污名化和威胁的概念及其内在联系,说明媒体对“他者”的社会污名化与威胁形象的建构的三种方法,并简要讨论由此带来的“知沟”扩大、社群间歧视与社会不安定因素加剧等不良影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