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公猪的种质特性和培育方式浅析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晓东[1] 张伟力[1] 

机构地区:[1]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出  处:《猪业科学》2019年第12期48-50,共3页Swine Industry Science

基  金: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17030701061)

摘  要:俗话说“母猪好,好一窝;公猪好,好一坡”。可见种公猪在现代养猪育种与生产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提高母猪繁殖力、提升养猪效益发挥重要作用。现代集约化猪场普遍采用人工授精技术进行配种,公猪母猪配种比例可达到1∶100~200,远远高于本交1∶25左右的配种比例,优秀种公猪的基因通过精液进行传递,传播范围更广,受益的母猪数量更多。当今养猪界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等瘦肉型公猪占据主导地位,生产者应充分了解瘦肉型公猪的特性,重点做好性能测定、后备猪选留与调教、配种计划制定等工作,最大限度发挥瘦肉型公猪对育种群。

关 键 词:人工授精技术 母猪繁殖力 母猪配种 集约化猪场 种质特性 种公猪 配种计划 现代养猪 

分 类 号:S828[农业科学—畜牧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