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豆利岭 刘庆峰 王宁[2,3] 于建光 刘满强[1] 张永春 艾玉春[2,3] Dou Liling
机构地区:[1]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 [3]农业农村部江苏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江苏南京210014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19年第23期106-110,共5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编号:20150313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41271308);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编号:CX(17)1001]
摘 要:为准确评估稻秸对小麦的化感效应,有效设计农艺技术措施和配套农机操作,以应对稻秸还田产生的负面效应,开展不同土壤类型和播种深度下稻秸淋洗对小麦出苗及生长发育影响的盆钵试验。试验设置不覆盖稻秸直接降水(无秸秆淋洗)或覆盖稻秸后降水(秸秆淋洗)2种降水方式,选取2种土壤和3种播种深度,测定上述因素对小麦出苗率及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5d内模拟降水总量80mm的条件下,高沙土中小麦的出苗率及生长发育状况总体好于黄泥土;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2种土壤中小麦的出苗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高沙土播种深度为5.0cm、黄泥土播种深度为1.0cm且覆盖秸秆时,小麦出苗率和群体地上部总鲜质量显著下降;秸秆淋洗显著抑制小麦出苗率和生物量,且抑制作用随小麦播种深度的增加而增强,当黄泥土中小麦播种深度达5.0cm时,秸秆淋洗导致小麦不能出苗。在长江中下游稻麦轮作区土壤黏粒含量较高的地区,当稻秸还田并伴有降水时,应避免小麦播种过深,以减轻稻秸还田对小麦出苗及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