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工代赈到公益性岗位——中国工作福利实践的演进  被引量:5

From Providing Employment instead of Relief to Public Welfare Position——Evolvement of Workfare Practice in China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唐丽霞[1] 张一珂 Tang Lixia;Zhang Yike

机构地区:[1]中国农业大学

出  处:《贵州社会科学》2019年第12期147-153,共7页Guizhou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京郊贫困村精准扶贫政策的瞄准机制研究”(17ZGB007)

摘  要:以工代贩和公益性岗位作为就业推动机制在扶贫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本质与以工作换福利的工作福利理念一致,可从两项制度的发展探寻工作福利政策的变化。建国后以工代赈实现由应对自然灾害到与反贫困结合的转变,支持方式由实物变为货币;公益性岗位制度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覆盖范围从城市扩大到农村。二者虽作用相似,但分别立足于经济发展和民生问题,在受众群体、实施区域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通过回顾发现,工作福利制度在当代中国扶贫领域主要发生了两个方面的变化,即由强劳动力转向弱劳动力的受益群体劳动力水平的变化和从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到补充基本公共服务的政策效用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工作福利制度受益群体聚焦化和政策效用功能化的特点。

关 键 词:工作福利 以工代贩 公益性岗位 扶贫 

分 类 号:F126[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