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方成 FANG Cheng
机构地区:[1]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出 处:《外语研究》2019年第6期81-89,共9页Foreign Languages Research
基 金: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世纪美国改革文学”(编号:18BWW076)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本文从全球化语境下"差异性文化想象"批评视野出发,通过重构历史语境解读霍桑之《红字》,核心关注美国文化独立运动高潮阶段对其自身"文化病理"谱系性地全盘否定,挖掘霍桑所认知的"西方主义",重新审视当代批评界所臆构的霍桑之"东方主义":一是对后殖民理论进行了过分当下主义的批评挪用;二是对霍桑创作的核心语境进行了过分意识形态化筛选,扭曲了其积极参与"脱英脱欧"的反殖民和反帝国主义话语建构;三是对霍桑作品人物形象进行了错误的历史归因,歪曲了霍桑将西方文明看成是建构独特国民身份的"罪恶之源"、倡导对自身英国传统进行"文化革命"的艺术诉求;四是断章取义地误读了霍桑将东方世界看成是"文明之源"、主张在东方文化中寻找新文明活力的文本再现。因此,重新审视霍桑之"东方主义"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意识形态化的"文化迁移"与"知识传播"这一跨文化认知的普遍现象。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