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间信仰与通俗文学的互动看五通神形象的演变  

The Evolution of Wutong Image from the Interaction of Folk Belief and Popular Literatur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罗兵[1] 苗怀明[1] Luo bing;Miao Huaiming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文学院

出  处:《文化遗产》2020年第1期103-110,共8页Cultural Heritage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西游记》跨文本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7ZDA26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五通崇拜自唐代兴起于徽州,而后随着朝代更迭而广泛传播,明清以来,逐渐成为了中国江南地区最为兴盛的民间信仰之一。细考五通信仰的流变,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无论是佛教或是道教,都曾经参与到对五通形象、故事的建构、传播之中。两宋期间,官方试图通过册封的方式,将其命名为“五显”,把它纳入到正统的宗教谱系中,然而民间传统的强大惯性及不同阶层无意间的合力使得五通崇拜始终亦正亦邪,明清两代历经官方的查禁亦未断绝。五通形象又与华光菩萨黏连,并从人们耳熟能详的目连救母故事中衍生出华光救太姥的故事,于是太姥信仰又与五通信仰相互扭结,在这个过程中,民间信仰与通俗文学交互影响,《西游记》《南游记》等神魔小说及不同版本的《太姥宝卷》的流传正是最典型的代表。

关 键 词:五通 民间信仰 通俗文学 演变 

分 类 号:K890[历史地理—民俗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