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山歌传播场域的社会学阐释  被引量:8

A Soci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Spreading Field of Hakka Folksong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郭小刚 Xiaogang Guo

机构地区:[1]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出  处:《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133-145,共13页Journal of Xinghai Conservatory of Music

基  金: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唱论史研究”(17BD067)。

摘  要:文章以宏观社会学的视角,按照场域中不同“位置”所拥有的资本力量差异,将当下客家山歌传播场域分为三种类型:其一,原生态传播场多是老人们在公园广场“唱着古老的歌谣”,自得其乐;其二,舞台态传播场由于“国家在场”,比赛、展演逐渐常态化,“新客家山歌”不断涌现,但有争议;其三,网络态传播场突破时空限制,“微信对歌”成为客家山歌在民间传播的独特方式,客家山歌获得“新生命”。以微观社会学的视角来分析,舞台态传播场中“管理者”处于主导地位,原生态传播场和网络形态传播场中“生产者”处于主导地位,并有向舞台态传播场转化的趋势,会导致客家山歌艺术特征的“同质化”,不利于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关 键 词:客家山歌 非遗传播 艺术场 社会学 

分 类 号:J607[艺术—音乐]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