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茧房”在中国:望文生义的概念与算法的破茧求解  被引量:4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昌凤[1] 仇筠茜[1] 

机构地区:[1]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  处:《新闻与写作》2020年第1期58-63,共6页News and Writing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智能时代的信息价值观引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8ZDA307)

摘  要:"信息茧房"是在美国政治语境中提出的比喻,目前存在泛用、误读的情况,即使在西方也尚缺少实证"信息茧房"存在的有力研究。在中国,对于"信息茧房"的质疑和批判性研究尚少,实证性研究更是罕见,全盘接受或望文生义的概念化研究却非常多,并且算法平台实务界与学术界的观点大相径庭。正如西方研究中指出的,造成"信息茧房"的单纯信息环境很难在现实中出现;而算法也并不是单一、静态的,而是动态、优化中的应用。Web2.0技术、移动技术使得用户有了更多的互动、分享信息的机会,也有了更多接触多家平台的可能,现实中很难证实"信息茧房"已经形成。本文通过对算法分发机制的探索,寻求推荐算法的技术升级和优化路径,进而探讨中国"算法+平台"的模式创新及其开放性建构。

关 键 词:人工智能 算法推荐 信息茧房 回音室 

分 类 号:G21[文化科学—新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