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实用骨科杂志》2020年第2期136-139,共4页Journal of Practical Orthopaedics
摘 要:临床中由于创伤、骨肿瘤切除、感染病灶清除等各种原因导致的骨缺损比较常见,尽管目前有很多治疗方法,但修复大段骨缺损仍然对骨科领域是个重大的挑战。目前对于大段骨缺损尚无明确的定义。有学者根据临床经验提出将缺损范围超过骨周径50%或长度超过2 cm以上的骨缺损称为大段骨缺损[1]。最初由AC Masquelet于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Masquelet技术是一种二阶段骨重建技术[2],在过去十年中该技术逐渐普及。该手术方法的关键点包括通过根治性清创术控制局部感染,放置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置入物以保留死腔,以及防止移植的松质骨再吸收并促进骨向缺损部位生长[2]。Masquelet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多,其骨愈合率为82.6%~100%[3-5]。在治理骨缺损疗效方面该技术与其他方法并无明显差异,例如Ilizarov骨搬运(愈合率为83%~100%)[5]和带血管腓骨自体移植物(愈合率为88%~100%)[6-8]。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