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淑娟
机构地区:[1]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中国矿业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
出 处:《学术界》2020年第1期78-86,共9页Academics
基 金: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近代中国的互动研究”(项目编号:16BMZ003);2018年辽宁省创新人才项目;2019年国家民委“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开放课题”(项目编号:A2019JD02)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中华民族源于远古,“中华民族”符号形成于近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于当下,古代、近代与当代形成连续的历史脉络,勾勒出对中华民族本体认知不断深入的基本过程,既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背景与渊源,也推动其三重意涵渐次生成:历史基因浸润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国家框架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统一战线视域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者密切相关同时又各有特点,共同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全貌。其中以现代主权国家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其多重意涵的内核与灵魂。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在的层次性和相互关联性,既能避免思想上的混乱,又能为当下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理论基础,也是进一步探索其培育路径的前提。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