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书明 董兆鑫 Wang Shuming;Dong Zhaoxin
机构地区:[1]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 处:《山东社会科学》2020年第2期50-55,共6页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海洋文化理论体系研究”(批准号:12&ZD113);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山东半岛蓝黄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2BSHJ06);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专项“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8BXSXJ25)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海缘世界观是从海洋的视角出发重新理解和阐释整个地球上的世界,不只是理解海洋本身,经历了从西方中心论的利己主义到人类共同体的范式演变与转换。走出西方中心论是一个漫长过程,麦金德的"海陆争斗的世界观"是个过渡。佩恩通过系统揭示人类不同区域如何通过海洋与河流、湖泊进行交流与互动的社会网络,建立了重述世界历史的海-河网络解释框架。杨国桢基于本土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中华海洋文明是和平导向的海陆一体型文明。习近平提出的"海洋命运共同体"是自觉走向"类文明"层次上建构的"海缘世界观",其核心思想与精神可以概括为:以海为媒,广结善缘。"海洋命运共同体",以海为媒,必将促进世界文明间的交流与互鉴,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