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佛山528000 [2]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疼痛科,广州510220
出 处:《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0年第1期72-75,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Pain Medicine
摘 要: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常见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流行病学统计显示,年龄在50岁以上的带状疱疹病人中PHN发病率高于25%,70岁以上者PHN发病率高达75%[1]。全身各部位均可发生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其中胸部PHN占50%,头面部,颈部及腰部分别各占10%~20%[2]。尽管头面颈部PHN的发生率较低,但由于部位特殊,其治疗难度大,容易发展为顽固性神经痛,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3]。现今,对于PHN仍缺乏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国内外文献报道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头面颈部带状疱疹获得良好疗效[4,5],但关于连续阻滞的文献报道较少。我科多年来采用连续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头面颈部PHN获得良好疗效,而对于不适合星状神经节阻滞的病人,采用上胸段硬膜外连续阻滞也获得满意疗效。为此,本研究比较星状神经节连续神经阻滞与上胸段硬膜外连续阻滞方法治疗头面颈部PHN病人,评估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论证其可行性及有效性。
关 键 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头面颈部 星状神经节 流行病学统计 后遗神经痛 连续神经阻滞 顽固性神经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
分 类 号:R752.12[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