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镇静听性脑干反应检测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鱼[1] 王巍[1] 陈晨[1] 王悦[1] 张静平[1] 林鹏[1] 

机构地区:[1]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天津市耳鼻喉研究所天律市"十三五"临床重点学科(专科)

出  处:《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20年第1期81-83,共3页Journal of Audiology and Speech Pathology

基  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NO:15JCYBJC27500)

摘  要:目的探讨非镇静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的有效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30例(60耳)听力正常人(0.5~2 kHz气导平均听阈15.7±4.1 dB HL)为正常组,10例(20耳)感音神经性聋患者(0.5~2 kHz气导平均听阈35.7±8.4 dB HL)为病例组,均进行非镇静ABR测试和镇静ABR测试,比较两种ABR的潜伏期、波间期及反应阈。结果①正常组非镇静ABR波Ⅰ、Ⅲ、Ⅴ潜伏期分别为1.78±0.25、3.96±0.18、6.10±0.33 ms,镇静ABR波Ⅰ、Ⅲ、Ⅴ潜伏期分别为1.62±0.18、3.76±0.20、5.78±0.45 ms,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镇静ABR各波波间期(Ⅰ-Ⅲ1.98±0.32 ms,Ⅲ-Ⅴ2.13±0.37 ms,Ⅰ-Ⅴ4.05±0.08 ms)与镇静ABR各波波间期(Ⅰ-Ⅲ2.10±0.02 ms,Ⅲ-Ⅴ1.98±0.25 ms,Ⅰ-Ⅴ4.02±0.18 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病例组非镇静ABR波Ⅰ、Ⅲ、Ⅴ波潜伏期分别为1.71±0.29、4.06±0.08、5.90±0.18 ms,镇静ABR波Ⅰ、Ⅲ、Ⅴ潜伏期分别为1.72±0.14 ms、3.76±0.25 ms、5.77±0.59 ms,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镇静ABR各波波间期(Ⅰ-Ⅲ2.18±0.47 ms,Ⅲ-Ⅴ2.03±0.27 ms,Ⅰ-Ⅴ4.15±0.58 ms)与镇静ABR各波波间期(Ⅰ-Ⅲ2.00±0.10 ms,Ⅲ-Ⅴ1.98±0.39 ms,Ⅰ-Ⅴ4.12±0.38 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非镇静ABR与镇静ABR反应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镇静ABR测试结果与镇静ABR无差异,且波形分化好,易辨别,可方便、有效的应用于临床。

关 键 词:非镇静ABR 传统ABR 有效性 

分 类 号:R764.04[医药卫生—耳鼻咽喉科]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