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熊元彬[1] XIONG Yuanbin
机构地区:[1]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出 处:《湖南社会科学》2020年第1期68-77,共10页Social Sciences in Hunan
基 金:2019年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重大项目:“湖南现代化研究——湖南手工业文化遗产的传承”(编号:XSP19ZDA006)
摘 要:湖南近代针织业并非学界所谓的兴起于民国初年的长沙,而是大致始于20世纪初光绪末年的浏阳。湖南针织极盛于20世纪20年代,畸形繁荣于抗战时期。抗战爆发后,即使在国货运动的倡导下,凭借江浙工厂的迁移和湘人的一致奋起,促使湖南针织业得以一时发达,不仅所需毛巾、汗衫等产品渐能自制,而且洋货输入量亦大为减少,甚至长沙还被誉为全国第二大针织工业区,但是这仅是一种畸形的繁荣。民国湖南针织业错综复杂的发展历程,不仅使其长期处于手工操作的不利局面,而且呈现出分工不明、织袜兼营其它纺织、所需原料依赖性较强、主销本地的状态,甚至还表现出针织厂数和规模大小、资本数额不成比例等特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