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祁小春 Qi Xiaochun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出 处:《文艺研究》2020年第1期145-156,F0002,共13页Literature & Art Studies
摘 要:本文以王羲之尺牍作为主要考察对象,探讨魏晋尺牍中的"短笺"与"长疏"的形式与内容问题。首先,采用排除法证明了传世魏晋尺牍中"短笺"存在的可能性,并讨论了其形式的完整性问题。其次,根据"实用型"和"议论型"的尺牍分类,对"长疏"书简的形式问题进行了探讨。魏晋时的"长疏"经常采用"上下纸"的形式,"下纸"存在着不规范性和私密性等特点。由"长疏"的这些形式与特点,也就很容易解释魏晋尺牍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如文中以梁陶弘景《真诰》所收杨羲尺牍作为间接证明材料,揭示了王羲之《十七帖》诸帖中阙"月日名白"的现象,并非是其"残缺不全",而是魏晋人撰写"长疏"时附在"下纸"之后的一种"别疏"形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6.4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