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苏[1] 林运[1] Wang Su;Lin Yun
机构地区:[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五科,北京100029
出 处:《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0年第2期253-255,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Evidence-Based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摘 要:很多金属可能造成皮肤接触性过敏,包括镍、钴、铬、锰、钼和钯等,其中镍是致敏的常见原因。文献报道欧洲镍过敏在成人及青少年中的发病率分别为8%~19%和8%~10%,尤以女性为主,多见于金属饰物佩戴部位及衣物中含镍拉链或皮带扣等接触皮肤的部位[1]。欧盟订立限制金属饰物镍释放量标准后,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瑞典南部年轻人群(6~30岁)镍过敏发病率明显下降,其中男性从1995~1999年的5.9%降至2012~2016年的2.1%,相同年代女性发病率自33.4%降至19.1%[2]。目前冠状动脉(冠脉)支架平台多采用L605钴铬合金、铂铬合金、MP35N钴镍合金或316L不锈钢合金,各类支架金属元素配比不同,其中镍含量在9%~37%不等。由于镍过敏与镍离子对机体组织的刺激有关,而过敏诱发的炎症反应在皮肤及深部组织的表现可能存在差异,本文就镍过敏对冠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进行综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