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宝钗、识宝钗、贤宝钗?——论《红楼梦》中薛宝钗形象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相雨[1] Wang Huaiyi

机构地区:[1]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红楼梦学刊》2020年第1期101-116,共16页Studies o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文化交融背景下宋元话本小说研究范式的嬗变(1901—2016)”(项目编号:17BZW104)阶段性成果

摘  要:《红楼梦》第五十六回的回目,在不同的版本中是不同的,分别有"时宝钗""识宝钗""贤宝钗"等不同的表述。三种表述都有一定的合理性,《红楼梦》对薛宝钗的贤惠、才能以及她的"惟时适变"均有描写。"时宝钗"之"时",来自于《孟子》"孔子,圣之时者"。当代大部分学者认为"时宝钗"对于薛宝钗的评价是最准确的,"时宝钗"在各版本中也出现得最早。后来的各版本之所以改为"识宝钗""贤宝钗",主要是由于"时宝钗"的"时"字较难理解,而"识宝钗""贤宝钗"较通俗易懂。这三种表述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人们对于薛宝钗评价的差异。

关 键 词:时宝钗 识宝钗 贤宝钗 孟子 

分 类 号:I207.411[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