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侯莎 Hou Sha
机构地区:[1]华东政法大学
出 处:《犯罪研究》2019年第6期22-30,72,共10页Chinese Criminology Review
摘 要:偷逃税款犯罪是我国刑法重要的规制对象,其发展沿革的历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新中国法治建设的伟大进程。在建国初期的"三反五反"运动中就对"反偷税漏税"进行了政策性规定,此后通过刑法典草案等形式,我国针对偷税犯罪进行了初步的法律界定。1979年刑法对"偷税罪"做了明确规定,该罪主要规制"偷税"、"抗税"行为。1997年刑法将偷税罪和抗税罪分别立法,2009年刑法修正案(七)又将"偷税罪"修改为"逃税罪",从而确定了现行的偷逃税犯罪的形制,此外,诸多司法解释亦对本罪不断完善。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我国仍应进一步完善逃税罪的规定,促进刑法与税法关于逃税违法行为规制的法律衔接,从而使之符合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7.17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