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肝病科,上海201508
出 处:《中华传染病杂志》2019年第12期764-768,共5页Chines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基 金: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市级医院新兴前沿技术联合攻关项目(SHDC12017125);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医学引导类科技项目(14411966200、18411966500)。
摘 要: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药物主要包括干扰素类和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ues,NAs],但这两类药物均无法彻底清除肝细胞内的共价闭合环状DNA,多数CHB患者面临停药后复发的风险。因此,预测干扰素类和NAs的抗病毒疗效、优化或调整抗病毒治疗方案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乙型肝炎核心抗体定量、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RNA等新型血清标志物在预测干扰素类和NAs的抗病毒疗效和停药后复发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现就这些新型血清标志物的预测价值进行综述。
关 键 词:血清标志物 干扰素类 抗病毒疗效 核苷(酸)类似物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 共价闭合环状DNA 乙型肝炎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