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孟献丽 崔赞梅 Meng Xianli;Cui Zanmei
机构地区:[1]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河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世界哲学》2020年第2期61-70,共10页World Philosophy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微传播领域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控研究”(项目编号:16CKS044);河北科技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项目(项目编号:X201801);重庆社会科学院基础研究课题“文化自信与国家公共文化软实力发展研究”(批准号:2017JC-2)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基于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齐泽克提出了"意识形态幻象"概念,并进一步重新阐释和解读了意识形态,从而构建了其意识形态幻象理论。在这一理论中,他把意识形态的研究延伸到了社会存在方面,认为意识形态已经不能拘泥于"社会意识"层面,从而将意识形态界定为"社会存在"的一种形式。尽管齐泽克一直力图穿越"幻象",但是他也始终都在维护"幻象"。从齐泽克意识形态幻象理论提出的社会历史背景和主要理论主张出发,探索这一思想的时代价值和其本身的内在局限性,对于我国意识形态研究新的理论视角的开拓和分析方法的丰富具有一定启示和镜鉴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