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滇西汉语方言的历史渊源——以保山方言为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元元[1] 

机构地区:[1]保山学院,云南保山678000

出  处:《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年第12期200-200,202,共2页Journal of Jiamusi Vocational Institute

基  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滇西汉语方言的文化适应性研究--以保山方言为例”(2017ZDX059)。

摘  要:滇西地区自古就是少数民族的居住地,汉语方言在滇西产生的过程就是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不断融合,以及汉族移民力度不断加大的过程。其中保山方言又极具代表性和典型性,它大部由北方方言词汇构成,多接近普通话词汇,大致读音相近,保山话也被人们称作"小北京"。本文通过文献法和深度访谈探索滇西汉语方言的历史渊源,并探寻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的进程。

关 键 词:汉语方言 历史渊源 移民 文化 

分 类 号:H17[语言文字—汉语]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