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柯纬祺[1] 姚健春[1] 熊飞 王玉婷[1] 庄少惠[1] 程明华[1]
机构地区:[1]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515041 [2]汕头市濠江区新圣创伤骨科医院,515041
出 处:《中国医师杂志》2020年第2期266-269,共4页Journal of Chinese Physician
基 金:汕头市医疗科技计划项目(汕府科【2017】119号)。
摘 要:目的探讨0. 4%罗哌卡因用于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最低有效剂量。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汕头市濠江区新圣创伤骨科医院收治的拟进行上肢手术的患者120例,对其进行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四组,即A组、B组、C组、D组,分别给予12、18、24、30 ml的0. 4%罗哌卡因注射,观察比较注射不同剂量0. 4%罗哌卡因后,15 min内各组肌间沟臂丛神经的阻滞效果、运动神经阻滞程度、镇痛持续时间和运动Ⅰ级阻滞时间、麻醉临床满意度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药物注射15 min后,B组、C组和D组的肌间沟臂丛的神经阻滞效果显著优于A组(P <0. 05),B组、C组和D组的肌间沟臂丛的神经阻滞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药物注射后的15 min内,B组、C组和D组的运动神经阻滞程度明显优于A组(P <0. 05);B组、C组和D组中药物对肌间沟臂丛的Ⅰ级运动阻滞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长于A组(P <0. 05),B组、C组和D组中药物对肌间沟臂丛的Ⅰ级运动阻滞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B组、C组和D组患者的麻醉临床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P <0. 05),B组、C组和D组间患者的麻醉临床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四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0. 4%罗哌卡因用于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18 ml 0. 4%罗哌卡因已能达到最低有效剂量,进一步增加0. 4%罗哌卡因的剂量对肌间沟臂丛的神经阻滞效果并不能显著增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7.22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