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泥鳅规模化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研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有根 肖林华 黄平 马本贺 王梦杰 傅义龙[3] 王海华 

机构地区:[1]景德镇市渔业渔政局,江西景德镇333000 [2]乐平市水产渔政站,江西乐平333300 [3]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西南昌330039

出  处:《江西水产科技》2019年第5期9-13,共5页Jiangxi Fishe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基  金:江西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资助(编号:JXARS-10);景德镇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102015INYZD022)。

摘  要:为了解决泥鳅产业发展所需人工苗种,采用自主设计的泥鳅孵化一体设备,选择台湾泥鳅开展了规模化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台湾泥鳅规模化人工繁殖,催产激素最佳配比为3 mg DOM+15 ug LHRH-A2+750 IU HCG,注射剂量为雌鳅0.2 mL,雄鳅0.1 mL,胸腔注射;适宜水温为20℃~28℃(最佳水温25℃~27℃),效应时间为7~15 h,效应时间随着水温升高缩短;亲本雌雄比以(6~7)∶1为宜,平均催产率≧95%、受精率≧90%。适宜温度范围内,鳅苗孵化采用流水式孵化一体箱优于静水孵化池,孵化时间减少6~9 h,孵化率提高20%以上,畸形率显著降低;水温30℃,催产率、受精率降低,苗种畸形率显著升高。采用流水式孵化一体箱六批次孵化共计产卵2650万粒,出苗2297.7万尾,平均孵化率为86.7%,孵化率最高达90.1%。采用土池肥水培育台湾泥鳅夏花,随着池塘水温升高,鳅苗培育成活率呈下降趋势,但培育期缩短,成活率以4月的78.9%最佳,培育期以6月的22.7天最短;放苗数量30万粒/667 m2、50万粒/667 m2的试验组,夏花培育成活率显著优于放苗70万粒/667 m2的试验组;放苗50万粒/667 m2的试验组,夏花培育成活率仅略低于放苗30万粒/667 m2试验组,如考虑生产管理成本,则以50万粒/667 m2为佳。

关 键 词:台湾泥鳅 人工繁殖 苗种培育 规模化 

分 类 号:S96[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