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吕娟 张子俊 张卫红[1] Yang Lyujuan
机构地区:[1]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20年第4期121-121,122-126,共6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1260506)。
摘 要:拟蛹螺属(Pseudonapaeus)种类多为农牧业的害虫,不仅危害各种蔬菜、花卉,其中某些种类还是家畜、家禽双腔科吸虫的中间宿主。本研究主要探究该属形态相似2种蜗牛的形态解剖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确定它们分类,为该类动物的防治和系统分类学研究提供数据基础。形态结果显示,2种蜗牛的生境,贝壳质地、大小和颜色,齿舌以及颚片的形态结构相似;但贝壳形状、壳口齿数、生殖系统的解剖特征等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一种为钻拟蛹螺Pseudonapaeus miser(Martens,1874),另一种为新种,即吐尔根拟蛹螺Pseudonapaeus tuegenensis sp.nov.。分子结果显示:(1)基于COⅠ基因序列(651 bp)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新种和钻拟蛹螺以高支持率(后验概率96%)形成一个单系(支系A),显示二者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但是钻拟蛹螺3个个体以高支持率(后验概率100%)聚为一支,与新种产生分异;(2)基于ITS1基因序列(610 bp),新种与钻拟蛹螺之间的遗传距离为13.7%(12.5%~15.1%)(与本属其他种间的遗传距离更大),显著高于种内遗传距离2.5%(1.3%~3.5%)。结合COⅠ基因系统发育树的结果,支持二者为不同种。分子分析的结果支持比较形态学的结果,确定吐尔根拟蛹螺P.tuegenensis sp.nov.不同于钻拟蛹螺P.miser(Martens,1874)为一新种,利用分子系统学方法研究该属的分类问题在国内为首次。
关 键 词:拟蛹螺属 形态解剖 COⅠ基因 ITS1 新种 新疆
分 类 号:S433.89[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5.10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