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司西酞普兰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6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君[1] 敦昌平(综述) 王文婷[3] 顾平(审校)[3,4] 

机构地区:[1]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细胞治疗实验室,河北石家庄050031 [2]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河北唐山063000 [3]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二科,河北石家庄050031 [4]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脑老化与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河北石家庄050031

出  处:《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20年第3期365-369,共5页Journ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基  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H2015206495);河北省职医疗卫生机构老年病防治科研项目(LNB201601);河北省政府资助临床医学优秀人才培养和基础课题研究项目(LS201708)。

摘  要:艾司西酞普兰(escitalopram,ESC)是西酞普兰的对映异构体。在临床上,ESC多用于治疗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及抑郁症患者,是临床药物中选择性最强的新型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类抗抑郁剂。与其他SSRIs不同的是,它除了选择性地与突触前膜5-HT转运体结合位点结合外,还去除了外消旋西酞普兰结构中包含的西酞普兰右旋异构体对其左旋对映异构体与突触前膜变构位点的干扰,同时又增加了5-HT的释放,从而发挥抗抑郁焦虑的效果 [1];其优点为起效快,不良反应小,药物相互作用少,并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成为临床治疗焦虑障碍、抑郁症的一线用药 [2] 。有研究发现,ESC在治疗抑郁症方面起效时间较快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对海马区神经再生的影响。海马是学习记忆、信息处理和情绪调控的关键脑区,已有研究发现,无论是对于人类还是啮齿类动物,抑郁症和慢性应激均可引起神经发生的降低,主要表现为海马等部位萎缩、神经元数量减少,并伴有神经发生、树突和突触重塑以及胶质细胞的改变等 [3] 。ESC具有改善抑郁大鼠的抑郁行为和减少海马细胞凋亡的功能。最近研究发现,ESC在许多方面对神经发生起作用,如神经可塑性、神经再生、神经递质、激素等,从而产生脑保护作用。现就ESC的神经保护效应综述如下。

关 键 词:艾司西酞普兰 神经保护作用 综述文献 

分 类 号:R971[医药卫生—药品]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