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管世琳 Guan Shilin
出 处:《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30-36,共7页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摘 要:通过《天津条约》的签订,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实现了长期追求的公使驻京的目标,清政府同时承诺对驻京公使“应有优待”。这是对清政府外交体制的一个重大突破,对清政府及其官员来说这是“城下之盟”不得已的妥协,内心是抗拒的,因而在条约内容的具体落实上是敷衍的。英国为了实现与清政府的平等交往,开展西方意义上的外交,对于落实公使优待条款进行了漫长的交涉过程。其主要交涉内容,集中在允许外交人员游历禁地园囿、与部院大臣开展社交活动等方面。英方希望借此展现清政府对外平等、开放的态度,以消弭各地官民的排外情绪,减少中外冲突事件的发生。这是一个漫长的互相妥协的交涉过程,也是英方逐渐输入西方外交知识,形塑晚清近代外交的过程。多层面的公使优待礼仪的落实,英方虽最终通过“马嘉理案”以及《辛丑条约》的谈判,凭武力威胁得以实现,但其中也有对中国文化、制度、成例的学习和运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91.74.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