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立梅 张军强[2] Wang Limei;Zhang Junqiang
机构地区:[1]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北京100088 [2]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北京100088
出 处:《江淮论坛》2020年第1期116-123,F0003,共9页Jiang-huai Tribune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业务信息资源分类与管理技术研究"(2018YFC0831202)。
摘 要:在商业秘密刑民交叉案件中,对先刑后民模式进行彻底式的批判,存在矫枉过正之嫌。在内在逻辑上,商业秘密刑民交叉案件不同于合同诈骗等其他刑民交叉案件,权利人并不过分追求民事赔偿,反而,对寻求刑事保护有着更为强烈的愿望和需求。这源于权利更在意实现知识产权背后的"垄断力"。先刑后民模式不仅没有引发公利益与私利益之间的紧张,还实现了公利益与第一层级利益之间方向的一致。在程序开展上,先刑后民可以通过证据保全的方式实现财产保全,实现高效止损的制度效果。此外,当前的知识产权司法改革更适用于先刑后民模式,知识产权"三合一"可以克服专业性强、判决冲突、管辖错位等问题。因此,在商业秘密案件中,应当为先刑后民模式正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