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量论中的认识论哲学含义——从因明的现量观看晚期大乘佛教的本体观  被引量:1

The Epistemological Theory of Buddhist Pramana:About Hetuvada as a Bridge Leading to the Ontology of Later Mahayana Buddhism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宋立道 Song Li-dao

机构地区:[1]中国佛教协会佛教文化研究所,北京100027

出  处:《五台山研究》2020年第1期10-19,共10页Mt Wutai Researches

摘  要:以佛教因明中现量观念为依据,借梳理缘起、诸法、刹那、自相、共相等佛教范畴的哲学含义,探讨了晚期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认识论哲学基础,即对存在与本体所执的基本立场,并进而寻得晚期大乘佛教对于包括主体世界和客观世界(我与法)在内存在的价值判定。瑜伽行派认识理论同他们三性三无性论断是相融洽的;瑜伽行派所执为真实的现量与自相境界由于理性成分的渗入感性观念,才发展成了具有相对真实性的世间世界;这一肯定感性直观怀疑理性价值的立场,最终导向了对佛教历来坚持本体世界和达致本体世界的神秘直观(瑜伽现量)的必然肯认。

关 键 词:量论 本体 刹那 缘起 

分 类 号:B949[哲学宗教—宗教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