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皮肤科,重庆400042
出 处:《西南国防医药》2020年第3期265-267,共3页Medical Journal of National Defending Forces in Southwest China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571569)。
摘 要:线粒体是细胞能量代谢的核心场所,线粒体内膜两侧产生电化学梯度形成线粒体膜电位(ΔΨm)。细胞在外界刺激作用下,ΔΨm降低或丧失,线粒体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状态改变,并通过正反馈逐级放大。一系列研究发现,线粒体Ca^2+转运可改变ΔΨm,从而调控肥大细胞脱颗粒,并影响哮喘、过敏性接触性皮炎、荨麻疹的发生。线粒体是一种独立细胞器,作为营养物质氧化并释放能量的场所,其主要功能是合成三磷酸腺苷(ATP)并提供能量,被称为细胞的动力室[1]。此外,线粒体还参与Ca^2+信号传导和细胞凋亡等许多关键生化过程,是氧自由基的主要来源,线粒体受损后可产生活性氧(ROS),诱导ΔΨm快速去极化,进一步加重呼吸链损伤,最终导致ATP产能障碍[2]。因此,线粒体功能可通过评估ΔΨm这一关键参数实现。近年研究表明,哮喘[3]、过敏性皮炎[4]、荨麻疹[5]等过敏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与氧化应激下线粒体功能障碍密切相关。现就ΔΨm的作用意义、检测方法及其在过敏性疾病和其他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行综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