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郝亚明[1] HAO Yaming
机构地区:[1]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天津300350
出 处:《西北民族研究》2020年第1期19-26,共8页Journal of Northwestern Ethnic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编号:18BMZ007)的成果。
摘 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本质上是一种群体认同意识,因此从心理学社会认同视角对其探析有助于理论构建与实践推进。共同内群体认同模型以内外群体划分为基点,强调培育一种涵盖所有次群体的上位认同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从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理论支撑。相互群际差异模型则认为认同威胁是造成群际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主张在尊重次群体认同的基础上努力构建其与上位认同的嵌套关系,这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路径的探讨富有启发性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