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珍稀濒危中藏药资源评价模式构建与可持续利用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晋玲[1] 朱田田[1] 林丽[1] 蔡子平 陈红刚[1] 吴平安[1] 杨燕梅[1] 马晓辉[1] 王艳[1] 崔治家[1] 何微微 卢有媛 

机构地区:[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730101 [2]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与啤酒原料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70

出  处:《中国科技成果》2020年第1期32-34,共3页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860673);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子课题(SB2007FY020);中央本级重大增减支项目子课题(20603020110、2060302021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行业专项(2012070025-02);甘肃省科技计划基础研究创新群体(1606RJA323);2014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课题(甘财教[2014]63号06课题);甘肃教育厅科研项目(1106B-07)。

摘  要:本项目针对甘肃省中藏药资源的濒危现状,尤其是制约中藏药产业发展的瓶颈关键问题,将资源区划、遗传分析、质量评价、人工抚育、示范应用相结合,系统开展了麻黄、秦艽、铁棒锤等6种珍稀濒危中藏药资源评价及可持续利用研究,构建了甘肃珍稀濒危中藏药资源评价模式及可持续利用技术体系.系统完成了麻黄、秦艽、铁棒锤的资源调查,制定其生态适宜性区划;基于ISSR-PCR分子标记技术,构建了麻黄和秦艽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体系,并将药效成分与遗传分化进行关联分析;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等技术构建了麻黄、秦艽等药材的质量评价体系,制定了秦艽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和铁棒锤药材质量标准;集成了组织培养和种子种苗繁育等关键技术,经多年试验解决了秦艽、独一味野生资源驯化抚育过程中种子萌发率低、抗冻性差、种质保存周期短等系列瓶颈问题.该项目技术成果对保障人民用药安全、实现健康中国战略、助力甘肃省生态环境改善、提升中藏药材资源保护及人工驯化技术水平、提高贫困地区药农经济收入、增加中藏药企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珍稀濒危 中藏药资源 评价模式构建 可持续利用 

分 类 号:R28[医药卫生—中药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