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文学中棉花种植的艺术形象与象征意义--评《农艺工-棉花种植》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徐洁[1] 

机构地区:[1]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黑龙江绥化152000

出  处:《灌溉排水学报》2020年第2期I0009-I0009,共1页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基  金:黑龙江省教育厅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KYYWF10236180129);黑龙江省教育厅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KYYWF10236180140)。

摘  要:棉花是我国传统农业中作物之一,唐宋时期开始,棉花种植逐渐向中原移植,民间农户逐渐认识到棉花的农业经济价值,而也正是在那时,棉布逐渐成为国民服装的主要材料。从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中所记载的“棉布尺寸皆有”等叙文中,已经可以看出明代民间农业棉花种植的广泛性,而现代社会棉花同样具有重要的农业经济价值。《农艺工—棉花种植》作为指导棉花生产加工的专业用书,详细阐述了当代棉花的农业经济价值。棉花生长期分为苗期、苗期、蕾期、花铃期、成熟期等阶段,在每个时期内植株体的表现性状也均不相同,出苗期指的是从棉花播种到苗体初步显露的这段时间,在该阶段内棉花根系快速生长,并大量吸收土壤中的水及其他无机元素.

关 键 词:棉花种植 《天工开物》 棉花生长期 棉花播种 中国传统文学 宋应星 植株体 无机元素 

分 类 号:S562[农业科学—作物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