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欧健 何建强[1] 王晓明[1] 罗燕萍[1] 吴其顺
机构地区:[1]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江苏镇江212000
出 处:《实用医药杂志》2020年第4期332-336,共5页Practical Journal of Medicine & Pharmacy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治疗结局膜性肾病患者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随访观察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8月-2017年3月经肾活检明确诊断膜性肾病的患者39例,分为治疗有效组(complete remission/partial remission,CR/PR;A组)与治疗无效组(persistent non-remission,PNR;B组),分析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治疗方案、治疗前后临床指标、不良事件发生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前:(1)A组累计治疗时间较B组长,A组利尿剂使用较B组少;(2)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心血管事件史、恶性肿瘤史及既往免疫抑制剂治疗史(immunosupression antiproteinuric theraphy,IAT)方面无差异,但3例合并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均属治疗无效组;(3)两组患者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构成比、SBP、DBP、空腹血糖、尿量、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LB、sCr、eGFR、Bun、UA、CHO、TG、LDL、抗PLA2R-Ab滴度无差异;(4)两组患者在ACEI/ARB、他汀类药物应用上无差异。治疗后:(1)39例患者治疗后的Alb水平较治疗前升高,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较治疗前降低;(2)A组患者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及进入复合终点事件人数少于B组,ALB水平、IAT治疗时长高于B组;(3)两组患者在尿量、sCr、eGFR、激素、IAT、进展至NS人数无差异;(4)B组总体不良事件发生高于A组,且不良事件更严重,其中1例患者因重症肺炎死亡。结论 (1)累计治疗时长及利尿剂使用影响膜性肾病治疗结局。(2)免疫抑制治疗增加治疗有效率,改善临床结局。(3)激素加他克莫司方案较激素加环磷酰胺方案临床安全性更高。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3.59.20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