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叶裕民 徐苗[4] 田莉[5,6,7] 高琳 刘巍[10] 陈宇琳 汪坚强 王世福[1,15,16] 尹稚 YE Yumin;XU Miao;TIAN Li;GAO Lin;LIU Wei;CHEN Yulin;WANG Jianqiang;WANG Shifu;YIN Zhi
机构地区:[1]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2]学会城乡规划实施学术委员会 [3]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4]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城乡规划系 [5]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乡规划实施学术委员会 [6]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 [7]土地利用与住房政策研究中心 [8]重庆市渝中区发改委 [9]规划与发展研究中心 [10]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更新所 [11]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12]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详细规划学术委员会 [13]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 [14]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15]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 [16]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17]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 [18]清华大学城市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出 处:《城市规划》2020年第2期44-49,共6页City Planning Review
摘 要:叶裕民(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学会城乡规划实施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本学术对话主席):由传统城市化道路所决定,我国发达大城市边缘区普遍存在着"城中村环","城中村环"中存在有大规模的非正规住房是我国非正规空间的主体形态,并以此支撑了大量的非正规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各类城中村更新模式均具有“排斥性”更新特征,新市民在一轮轮城中村更新中不断向远郊区迁移,导致新的城中村不断诞生,城中村更新无解,新市民长期居无定所,市民化难以推进。
关 键 词:更新模式 城市化道路 大城市边缘区 主体形态 非正规经济 城中村 排斥性 市民化
分 类 号:TU984[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D669[政治法律—政治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29.39.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