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转型中国乡村社会的新视角——读懂《后乡土中国》  被引量: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孟根达来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出  处:《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131-136,共6页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摘  要:理解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把握乡村发展的未来方向,是乡村社会研究或农村社会学的核心问题。早在20世纪40年代,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从基层看上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1]6。由此将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概括为"乡土社会",即"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也就是滕尼斯所说的"共同体",或不同于"法理社会"的"礼俗社会"[1]9。乡土中国一直是理解和分析中国乡村社会的重要理论工具和视角,而且也成为农村社会学研究的范式之一。

关 键 词:中国乡村社会 农村社会学 《乡土中国》 费孝通先生 乡土中国 滕尼斯 法理社会 未来方向 

分 类 号:C912.82[经济管理]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