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吴夏平 Wu Xiaping
机构地区:[1]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 处:《文学遗产》2020年第3期59-74,共16页
基 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唐代文学制度与国家文明研究”(项目编号18JZD016)阶段性成果;上海师范大学中华典籍与国家文明战略创新团队成果。
摘 要:唐代重视文人别集征藏,形成国家庋藏制度。《旧志》存录初唐文人别集一百零九种,笔者所考盛唐以后文集十余种,是不同时期国家征藏当朝文集的明证。由此产生的文学问题主要有:一是由于征藏,一些文集被先后多次编纂从而形成不同版本。二是《新志》著录唐人别集问题。对于初唐文集,《新志》并非直接据《旧志》或《旧传》转录,而是分层次加以甄别。盛唐以后文集,因《旧传》或载或否,或无传,《新志》所依据的史料除《旧传》外主要是《崇文总目》及别集序文。三是在国家庋藏制度之下,“奉敕”所撰集序文的读者被预设为皇帝,其实质是臣子与帝王之间的对话,体现文学政治化的特点。《骆宾王文集序》的删改更反映出文学与政治的密切关联。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