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右美托咪定给药时机在小儿电子耳蜗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马东晖 王胜春 钟桥生 

机构地区:[1]厦门长庚医院麻醉科,361028

出  处:《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年第8期189-191,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Drug Application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右美托咪定给药时机在小儿电子耳蜗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择期行小儿电子耳蜗植入术患儿,随机分为D1组、D2组、D3组,每组40例。所有患儿术中均使用地氟烷1.2 MAC维持麻醉,D1组术中不给予右美托咪定;D2组于麻醉诱导插管后给予0.5μg/(kg·h)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10 min;D3组于手术结束前泵注0.5μg/(kg·h)右美托咪定10 min。比较三组患儿入室时(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15 min时(T2)、手术30 min时(T3)、术毕时(T4)心率及平均动脉压;从地氟烷关闭至睁眼及拔管时间;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时、入PACU15 min时、入PACU30 min时的麻醉苏醒躁动评分。结果与本组T0时比较,三组T2、T3和T4时心率波动幅度较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T0时比较,三组T2、T3和T4时平均动脉压波动幅度较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入PACU15、30 min时麻醉苏醒躁动评分均低于本组入PACU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2组患儿入PACU15、30 min时的麻醉苏醒躁动评分分别为(4.5±0.5)、(3.3±0.6)分,D3组患儿分别为(4.5±0.6)、(3.4±0.4)分,均明显低于D1组的(5.5±0.2)、(5.4±0.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1组患儿从地氟烷关闭到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分别为(12.3±0.6)、(8.8±0.4)min,D2组患儿分别为(12.6±0.3)、(8.9±0.3)min,均短于D3组的(14.5±0.4)、(9.6±0.2)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诱导插管后泵入0.5μg/(kg·h)右美托咪定10 min,可使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了麻醉苏醒躁动,同时不会影响麻醉苏醒及拔管时间,是较为合理的临床用药时机。

关 键 词:右美托咪定 地氟烷 电子耳蜗植入术 小儿 

分 类 号:R726.1[医药卫生—儿科]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