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剧场话剧:文学性不缺席方能保证戏剧的品相张力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周营[1] 

机构地区:[1]吉林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

出  处:《中国图书评论》2020年第2期95-100,共6页China Book Review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年项目“近年来高校戏剧社团原创剧作研究”(批准号15CZW046)之研究成果.

摘  要:从1982年林兆华导演《绝对信号》开始,“小剧场话剧”成为中国剧坛一个具有先锋性的创新艺术名词,它承载着一代戏剧人的激情与梦想,激发着无畏的突破与探索,标举着对传统戏剧观的革新。在20世纪80年代,小剧场话剧打破了僵化的舞台表现形式和固有创作规范的束缚,通过灵活自由的表现方式实现了对写实、写意、荒诞、黑色幽默等风格范式的实验与实践。其创造性的观演模式充分发挥了“场”的作用,给导演、演员甚至是观众以充分的创作发挥空间,例如地摊式、阶梯式、延伸式、交流式等。

关 键 词:小剧场话剧 林兆华 观演模式 创作规范 交流式 戏剧观 先锋性 创新艺术 

分 类 号:J834[艺术—戏剧戏曲]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