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成都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成都610500
出 处:《成都医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269-272,共4页Journal of Chengdu Medical Colleg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1170007);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课题(No:17PJ494)。
摘 要:质粒主要存在于古细菌、细菌和真核细菌等领域[1-3],其通过重组或转座来整合和传递基因,促进细菌种群的遗传交换。质粒携带的基因赋予宿主细菌新的表型,让细菌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4]。环状质粒有theta复制、滚环复制与链替换复制3种复制机制。过去观点认为,滚环复制的质粒更多出现在革兰阳性菌中,theta复制的质粒更多出现在革兰阴性菌中。随着测序和质粒提取技术的发展,在革兰阳性菌中不断发现theta复制的质粒。质粒的复制起点可决定其生物学特性[5-7]。质粒大小方面,滚环复制的质粒较小,theta复制的质粒较大;宿主范围方面,具有ColE1类质粒复制起点的质粒,其宿主范围较窄,具有RK2质粒复制起点的质粒,其宿主范围较宽;质粒的拷贝数受复制起点中串联重复序列的重复次数控制。Theta复制质粒的传统分类方法是参考Rep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类[8],也可根据复制起点的共有序列,分为pUCL287[9]家族、pUCL22家族[10]等;但越来越多的theta复制质粒难以分类,如pLP60、pB21AG02等。目前最新的方法是根据复制机制进行分类[11]。本综述将依据最新分类方法,重点讨论theta复制A类质粒的研究进展,包括复制起点、Rep蛋白、复制机制、拷贝数调控及分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2.16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