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乌蒙山地区两河口(H48E023003)等4幅岩溶石山区域地质调查成果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曹俊[1] 沈洪江[1] 郑小敏[1] 杨更[1] 刘明[1] 杨林[1] 张焕新[1] 秦永超[1] 黄青松 宋伟 

机构地区:[1]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四川成都610213

出  处:《中国科技成果》2020年第6期48-50,共3页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基  金:四川乌蒙山地区两河口(H48E023003)、比尔(H48E023004)、米市(H48E024003)、昭觉县(H48E024004)等4幅岩溶石山区域地质调查资助;任务书编号为基〔2013〕01-008-009(2013年);基〔2014〕01-009-009(2014年);基〔2015〕02-03-03-008(2015年).工作项目编码:12120113052100。

摘  要:通过项目工作,对测区地层进行了系统清理和多重地层划分,在上扬子地层分区与康定地层分区结合部地层划分方面取得新证据,为地层划分、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新发现8处恐龙足迹化石,其中昭觉县央摩租Minisauripus是国内第三例、世界第四例最小的兽脚类足迹,同时也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小龙足迹与大型足迹共存记录;喜德县乐武乡Velociraptorichnus保留了罕见的二趾印迹,为世界同类足迹首次发现.在沙溪庙组首次发现鱼化石.恐龙足迹化石的发现,对该地区古气候、古生态环境及古脊椎动物的演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测区第四系堆积物和活动断层中新获ESR测年成果,在第四系堆积物中发现了丰富的孢粉和藻类,对研究区域第四纪新构造运动、古环境、古气候的演化提供了依据.新发现8处铜矿化点或线索、3处南红玛瑙矿化点;确定大温泉、小温泉为医疗热泉水,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价值.基本查明了测区地质遗迹景观有3大类10类20亚类119处,为区内地质遗迹保护、古生物化石保护、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详实基础资料.基本查明了测区不同生态环境地质分区的生态环境地质现状.初步总结了测区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背景条件和分布特征,为测区地质灾害灾治理、防灾减灾提供了地质依据.

关 键 词:区域地质 恐龙足迹 地质遗迹 南红玛瑙 生态环境 地质灾害 四川乌蒙山地区 

分 类 号:P61[天文地球—矿床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