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贺兰砚制作技艺的“物化”过程及其特质——以闫子洋砚刻为例  被引量:1

The Materialization Proces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kstone Making Techniques of Helan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毓红[1] Wang Yuhong

机构地区:[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420

出  处:《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78-90,共13页Journal of Ningxia Normal University

摘  要:宁夏贺兰砚制作技艺之于闫子洋是一个不断“物化”的过程。其神明造化,变幻无穷。而且,每种“物化”都不是“物自化”,而是闫子洋人化的过程。物与物之间的相互转化是闫子洋琢砚的特质:一方面,与琢砚相关的一切物影响并规范着他的制作,尤其是贺兰石的物性、砚台器物的物性和图像的物性;另一方面,闫子洋亦“触物圆览。物虽胡越,合则肝胆”,“其形化,其心与之然”。于是,我们得以看到多种物性因素在场的贺兰砚:无论是贺兰石天然纹理、色泽和物象,以及吸水性好、易发墨、不损笔的砚台器物,还是构思精妙、物象生动、意境悠远的图像语言世界,以及品质高旷、自然典雅的闫子洋,均处于无遮蔽状态之中。

关 键 词:贺兰砚 闫子洋 物化 

分 类 号:G122[文化科学] J528[艺术—艺术设计]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