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调整租借物资管理模式的尝试与局限  被引量:4

The Chinese and American Attempts at and Limits of Adjusting the Management of Leased Goods:A Case Study on the Bureau of Wartime Production of China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皇甫秋实[1] Huangfu Qiushi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历史系

出  处:《近代史研究》2020年第3期122-140,M0004,共20页Modern Chinese History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抗战时期美国对华经济调查”(16CZS046)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中国战时生产局成立于中美关系因史迪威事件而产生裂痕的危机时刻,在中美两国调整租借物资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美国战时生产顾问团的支持下,中国战时生产局统一援华租借物资的申请权,并取得制成军械以外租借物资的运输分配权和在华接收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美双方因争夺租借物资管理权而产生的尖锐矛盾。但美方坚持保留存印租借物资的所有权和处置权,依照自身对战争形势的判断不断拨让援华租借物资,并由此介入中国内政,在援华租借物资的管理上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其中,美国军方把持租借物资管理权的态度尤为强硬,与白宫方面存在显著分歧。中国战时生产局成立后,中美双方恢复了租借事务上的密切合作,但美国并未因此加大租借援华的力度。这不仅揭示了战时中美军事合作机制的缺陷,而且反映出中国在美国战略版图中的边缘地位。

关 键 词:中国战时生产局 租借 纳尔逊 史迪威事件 中美关系 

分 类 号:F42[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