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2]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29 [3]防灾科技学院,三河065201 [4]Deutsches GeoForschungsZentrum GFZ,Potsdam 14473,Germany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0年第5期663-676,共14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编号:2016YFC0600402);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项目(编号:XDB18000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804056、41904055、4137406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9M650034)资助。
摘 要:帕米尔高原位于青藏高原西构造结,强烈的陆内中源地震活动指示帕米尔高原下方正发生着大陆深俯冲过程.文章基于帕米尔高原现有流动地震台阵观测资料,利用接收函数谐波分析和环境噪声方法,在有效协调接收函数与面波频散分辨尺度的情况下,通过接收函数和面波频散联合反演,重建了横跨帕米尔高原到费尔干纳盆地等主要构造单元的壳幔二维S波速度结构.通过与接收函数CCP叠加成像剖面之间的对比分析,可靠地揭示了帕米尔高原中源地震分布、Moho面形态、上地幔和壳内低速异常分区/分层之间的空间配置关系,不仅进一步证实了亚洲大陆下地壳在帕米尔高原下方与岩石圈地幔耦合在一起发生了深俯冲,而且指示了深俯冲地壳物质的变质脱水反应在该区中源地震活动和壳内变形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为认识和理解大陆深俯冲过程及其动力学响应提供了新的地震学制约.
关 键 词:帕米尔高原 大陆深俯冲 中源地震 低速层 接收函数 环境噪声 联合反演
分 类 号:P542[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5.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