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润君[1] 任怀玉 Zhang Runjun;Ren huaiyu
机构地区:[1]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兰州730070
出 处:《甘肃社会科学》2020年第3期92-99,共8页Gansu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深度贫困地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研究”(18BZZ006)。
摘 要:制约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要障碍有两个:一是国家主导和农民主体不对称,国家主导力量太强大,而农民主体力量太弱小;二是国家关于乡村振兴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与农村现有的种种非正式制度不协调,乡村振兴战略难以落地。乡村振兴精神是新时代中国人民为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伟大目标而积极参与各种乡村振兴活动的团结奋斗精神。培育全民参与农村建设、全社会关心农民生活、全方位发展现代农业的乡村振兴精神,可以凝聚人心,团结力量,构建新型农村经济社会关系和新型城乡关系,对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根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遵循我国“三农”问题发生发展的内在机理,立足城乡差距这个关键问题,可以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农村基层治理等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实施中培育和践行乡村振兴精神,实现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的振兴目标。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7